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市为抓手,着力夯实信用基础设施,完善信用监管机制,提升信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构建长效工作机制 布局信用建设“一盘棋”
银川市坚持高站位统筹推进,成立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了领导小组统筹、发改部门牵头、各地各部门分工落实、各方广泛参与的协调推进工作机制,形成了上下联动、部门协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不断强化顶层设计,出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推进社会信用体系高质量发展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实施方案等近百项制度文件,覆盖政务诚信、信用监管、信用修复、信用信息以及各行业领域信用建设等方面,构建了纵横相结合的制度体系,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坚强制度保障。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走实信用建设“先手棋”
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是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不断完善银川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则是走实信用建设的“先手棋”。在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中,银川市按照“一网、两库、N系统”总体架构,建设全市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发布、数据归集、协同监管等功能。汇集整合各类经营主体信用信息,拓展和丰富数据资源,为信用体系建设注入源头活水。同时,银川市还着力推动跨部门、跨区域、跨系统的数据交换和共享,为信用信息查询、分级分类监管等应用提供了坚实数据支撑。
健全信用监管机制 走准信用建设“关键棋”
积极推行信用承诺制创新事前监管,通过“三张清单”筑牢优化政务服务基础,“一网通办”提升惠民利企能力水平,“审管双驱”强化政务服务治理水平,“审批瘦身”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政务服务领域信用承诺应用场景丰富,工作质效提升明显,今年11月份,银川市审批服务管理局的“信用品牌自主公示”入选第五届“新华信用杯”全国优秀信用案例。
深入开展信用分级分类强化事中监管,以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行业信用评价结果等为依据,根据信用等级高低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依法完善各类经营主体信用记录,建立失信主体档案,重点领域分级分类监管成效显著,“银川市住房保障领域分级分类监督管理”被评为第四届“新华信用杯”全国优秀信用案例。
构建信用联合奖惩机制并做好事后监管,严格落实《全国失信惩戒措施基础清单(2022年版)》等要求,依法依规加大信息公示力度,优化企业信用报告功能。全面开展失信约束措施清理规范工作,依法依规银川市规范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的认定标准和程序,不断加大守信激励,稳慎推行联合奖惩。
聚焦服务实体经济 走稳信用建设“制胜棋”
始终坚持把信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加大信用领域应用,扎实推进信用理念、信用制度、信用手段与国民经济各方面各环节深度融合。不断提升信用修复服务质效,建立健全企业信用修复主动告知制度,发布信用修复流程与规范,提供信用信息公示查询、信用修复等“一站式”服务,进一步优化信用信息平台功能。
聚焦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积极探索构建政银企协同机制,有效降低金融机构放贷成本和风险,增强金融机构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意愿和信心,同时成立风险补偿金和转贷基金,建立制度化白名单推荐机制。探索和拓展以个人信用为基础的公共服务,为群众提供优惠、便捷的服务,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着力营造诚信消费环境,畅通消费者诉求渠道,加强预付费消费监管,对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实施失信联合惩戒措施,进一步有效释放市场消费活力。
营造浓厚社会氛围 走好信用建设“长远棋”
持续强化诚实守信文化宣传教育,通过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依托“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6·14”信用记录关爱日等节点,深入开展“诚信万里行”系列宣传、培训、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行业协会等的作用,树立和宣传诚信典型、传播诚信理念、普及诚信知识,大力营造“知信、守信、用信、增信”浓厚社会氛围。